中小企业在线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时事新闻 >> 内容

广东与七大银行签署十二五战略合作协议

时间:2012-3-13 9:21:52 点击:

       3月10日,广东省政府在北京与农业发展银行、工行、农行、中行、建行、交行、中国邮储银行七大银行分别签署了“十二五”时期战略合作协议,有针对性地聚集金融资源,助推产业转型升级。广东外语外贸大学云山学者、斯坦福大学金融学博士孟庆轩接受南都记者采访时表示,此举将有助于扭转广东存贷差高、资金流出的现状,增加广东的贷款投放量,并带来股权投资、信托等更多金融资源。

      不仅如此,广东省副省长陈云贤指出,目前广东正处于跨越“中等收入陷阱”的关键时期,作为经济血液的金融如何有效支持广东转型升级是广东“十二五”期间必须深入思考的课题。为使广东金融由大变强,必须打好国际金融、产业金融和民生金融三张牌,并争取广东成为人民币走向国际化的第一站。

增加区域贷款投放及金融资源

      3月10日,广东省政府在北京与农业发展银行、工行、农行、中行、建行、交行、中国邮储银行分别签署了“十二五”时期战略合作协议。签署仪式前,省委书记汪洋、省长朱小丹会见了人民银行行长周小川、银监会主席尚福林和各签约银行的董事长和行长。

     汪洋说,广东经济总量大,去年G D P总量超过5.3万亿元,但金融创新不足。在当前的产业转型升级中,金融业是最值得重视的产业之一。希望人民银行、银监会和各类银行金融机构为广东经济社会发展提供强有力的金融支撑,尤其是创新对中小企业的金融扶持方式,参与深圳前海、珠海横琴新区等地的金融业发展。周小川说,经过 “十一五”时期的快速发展,金融产业已经成为广东的支柱产业。在产业转型升级、经济结构调整中,金融业大有用武之地。

      广东外语外贸大学云山学者、斯坦福大学金融学博士孟庆轩接受南都记者采访时表示,广东与各大银行尤其是商业银行合作,将有助于扭转广东存贷差高、资金流出的现状,增加在广东的贷款投放量,并由大银行带来股权投资、信托等更多金融资源,从而为转型升级提供金融支持。

      孟庆轩分析,虽然广东经济总量在全国排第一,但广东不是全国性大银行总部所在地。银行是垂直管理的,有自己的区域战略。尽管广东的存款量大,但贷款量相对较低,存贷差较大,资金流出明显。人民银行的统计数据显示,2011年12月末,广东中外资银行业机构本外币各项存款余额91590亿元,同比增长11.8%,比年初增加9729亿元。不过,同期广东本外币各项贷款余额只有58611亿元,全年新增本外币各项贷款6923亿元。

      孟庆轩分析,广东存贷差较大,既有制度原因也有技术原因。制度原因在于银行倾向给国企放贷,而广东国企相对较少,制造型民营企业较多。技术原因在于小企业不利于银行评估,而银行之前出于成本及风险考虑,对小企业贷款较少,而广东恰恰小企业较多。而现在,刚好是国家政策鼓励中小企业信贷的时候,也是广东省中小企业亟需资金转型升级的时候。而且有不少银行的实践也证明,中小企业信贷其实大有可为。因此,广东省政府此时与银行形成战略合作,有助于扭转银行此前在贷款投放上的区域倾向性,增加在广东的贷款投放量。例如,中国邮储银行的网点众多,遍布城乡,以前主要承担吸储功能,现在就可以针对网点所在区域的小企业增加贷款。不仅如此,大银行还能带来更多资源,带动整个金融生态的发展。孟庆轩分析,不少大银行都有自己的金融控股集团,提供投行等综合金融业务,比如建银控股。它们不仅能扩大投资,还能带来风投、证券、信托等各种金融服务,为企业提供多方面的支持。

从大到强须打破不平衡格局

      广东省副省长陈云贤指出,目前广东正处于跨越“中等收入陷阱”的关键时期,在调整产业结构、建立现代产业体系过程当中,目前特别要着手考虑应对金融形势变化防范区域金融风险;发挥金融业资源配置作用推动转型升级;科学谋划深圳前海、珠海横琴和广州南沙等在内的全省金融布局这三方面的问题。

广东省金融办提供的资料显示,2011年,广东省金融业增加值为3123亿元,2007年来年均复合增长率达28%;占G D P的比重从2007年的不到3%扩大至去年的6 .3%;全省金融机构总资产去年底录得13.08万亿元,继续超过香港,全年实现税后净利润1810亿元,同比增长18 .3%.尽管纵向比较广东省金融业已经颇具规模,但广东金融产业仍存在不少短板,如布局分散、内部竞争、重复建设的现象严重,具有全国影响力的交易平台和金融控股机构较少,全省亦缺乏较为统一的金融管理模式。

     怎样做强金融并助推转型升级?就此,去年底到今年2月,广东省副省长陈云贤多次密集调研。他表示,广东正在进行产业的转型升级,要将金融业做大做强,成为推动广东由数量型经济向质量型经济转化的强大引擎。

     陈云贤表示,“十一五”以来,广东金融界锐意改革创新,大力发展金融产业,加强金融强省建设,实现了三大历史性根本变化:实现了金融业从一般配套服务业到支柱产业的根本性变化,实现了从金融高风险地区到亚太地区最具吸引力金融市场的根本性变化,实现了从追兵到排头兵的根本性变化,为全省经济社会平稳较快发展作出了贡献。但是,陈云贤表示,目前广东金融结构仍存三个“不平衡”:一是银行证券保险金融结构不平衡,在金融机构总资产中,银行占了88%,证券只有7%,保险5%,说明广东现代金融业务还有很大的发展空间;二是两大区域金融中心建设不平衡,国务院已明确提出广州作为区域金融中心建设,但与深圳相比,广州的金融平台、亮点、抓手仍不够突出;三是珠三角和粤东西北地区的差距很大,珠三角占广东经济80%,而粤东西北仅占20%,其金融总资产和金融举措、金融服务仍相对比较薄弱。

人民币国际化第一站

      “要打造金融强省,无疑要打破这一格局。”陈云贤强调指出,广东可以在三个层面上布局金融强省。第一个层面是现有的国家批准的重点发展区域。深圳的前海已经获批与香港全面对接,其中一个重要的方面就是资本市场的错位互补发展的对接。珠海横琴则是从国际自由贸易的金融支撑上进行尝试。目前内地和香港主要期货交易市场的交割仓都位于珠三角,未来可以考虑围绕广东的实体经济开展现货金融服务。第二个层面是在广东的其他金融相对薄弱的城市,依靠金融手段为基础设施建设和大项目落地提供金融支撑。第三个层面是加快证券和保险行业的发展,平衡银行、证券、保险三大领域的发展。

      陈云贤表示,广东金融发展将区别于北京、上海、香港等地,一是依托广东毗邻港澳的优势和深圳前海、珠海横琴等新区发展机遇,打好国际金融牌;二是依托广东强大的实体经济,围绕转型升级发展产业金融;三是围绕广东目前经济社会转型特点,通过金融手段促进扶贫、三农建设等民生社会事业发展,打好民生金融牌。

     产业金融方面,广东制造业基础雄厚,且有充沛的金融需求,广东发展这块可谓得天独厚。“民生金融关键在于完善金融体系的公共产品功能。”孟庆轩表示,省属保险公司、地方社保等扩大投资领域,进入医疗、教育等民生范畴,空间很大。国际金融方面,孟庆轩接受南都记者采访时分析,广东发展国际金融,关键是人民币国际化。虽然上海和香港已经分别定位为人民币国际化的在岸和离岸中心,但广东在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人民币互换方面很有优势,广东的众多外贸企业也有这方面的切实需求,可以说广东将是人民币国际化的最佳“应用场”。陈云贤亦表示,广东将作为人民币走向国际化的第一站进行探讨。

地理纵深

广东省与七大银行合作要点

◎农业发展银行:统筹城乡发展,支持农村基础设施建设

农业发展银行将优先支持广东统筹城乡发展、提高城市化发展水平、推进“双转移”战略实施的农村土地整理复垦开发、农村土地收储整理开发、农村村庄整治、农民集中居住区建设、“三旧”改造、农村路网、水网、电网、信息网建设、农田水利设施建设等各类重点建设项目。

◎工商银行:提供全方位综合金融服务

工商银行将提供贷款、投资、债券、租赁、证券相结合的综合金融服务,并联合其他金融机构以组建银团等方式组织和引领社会资金,为广东省基础设施建设、产业转型升级、城镇化建设、中小企业发展等领域项目提供全面的融资、融智支持。

◎农业银行:为“三农”和重点发展区域提供完善的金融服务

农业银行将利用自身的网点、网络优势,深化服务内涵,积极支持现代产业、重大项目、城市升级的金融需求,并着重提供与“三农”及民生改善相关的金融服务。重点支持广东海洋经济综合试验区建设和横琴新区、南沙新区、中新知识城等重点发展区域,并提供适应广东省内差异化区域发展政策体系的金融服务。

◎中国银行:支持广东企业“走出去”

支持广东省深入落实内地与港澳更紧密经贸关系安排(C E PA),推动粤港澳金融合作与创新,推进粤港澳在金融市场、金融机构、金融业务、金融智力等方面的深入合作,推动区域经济一体化。

◎建设银行:支持广东产业发展与区域合作

通过内部银团等方式支持泛珠三角区域相关重大基础设施和产业投资项目,为符合条件的广东企业开展境外投资、兼并收购、工程承包、跨国经营等提供外汇结算、外汇贷款、境外人民币、外汇买卖、融资性担保等全面金融服务。

◎交通银行:支持广东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和汽车产业发展

交通银行将积极支持广东现代综合运输、清洁能源保障、民生水利、信息网络四大基础设施体系中的重点项目,充分发挥自身金融服务特色优势,支持广东汽车行业大力发展,总行与分行的双重管理,对汽车行业产业链涉及的上下游业务进行全方位“一条龙”服务。

◎邮政储蓄银行:为“三农”、中小微企业及民生改善提供金融服务

发挥网络沟通跨区域、跨城乡的优势,积极支持珠三角一体化建设、三大都市圈建设;推进广佛金融服务同城化。

作者:不详 来源:南方都市报
  • 中小企业在线(www.sme-china.com) © 2024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 地址:香港九龙尖沙咀东部麼地道63号好时中心611室 电话:(+852)2635 2700 传真:(+852)2311 3351 邮箱:hksme@sme-china.com
  • Powered by laoy! V4.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