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企业在线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时事新闻 >> 内容

改革开放才是深圳的身份证

时间:2012-3-17 10:34:51 点击:

       此时,深圳各界和每一个深圳人都有必要自问:改革激情还在吗?“十大观念”为我们真心接纳了吗?改革还敢碰硬吗?我们的改革如何回应重大社会关切?当年“敢为天下先”和“杀出一条血路”的勇气与气魄如今还剩多少?深圳若不继续改革,特区亦将不复存在

       刚闭幕的十一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上,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到“改革”近70次。会后答记者问时,温总理又反复提及改革,既表达了对改革可能停滞甚至倒退的忧虑,也表明了将改革进行到底的信念和决心。

        三十多年来,改革开放引领中国经济社会发展,改革也成为中国社会主流政治话语。支持改革者、反对改革者,抑或是对改革漠不关心者,都将改革挂在嘴边,都卖力“鼓吹”改革。但改革不是姿态口号,不是文字游戏,更不是“为我所用”的工具。当众声喧哗之时,就有必要回到原点,去探寻改革之真谛。

       1979年5月,中央工作会议期间,邓小平听完习仲勋、杨尚昆的汇报后,深深地吸了一口烟:深圳,这块地方到底叫什么好呢?出口加工区、贸易区、工业区?都不算准确。不一会儿,他把手里的香烟往烟缸里狠狠一按,果断地说:“深圳,就叫特区吧。中央没有钱,你们自己去搞,杀出一条血路来!”次年8月26日,深圳经济特区正式诞生,中国从此有了第一块改革开放的试验田。

  ——“杀出一条血路来”,也从此成为改革精神的经典诠释。

       用“血路”来形容改革之路,并不是一个耸动的表述,改革伊始所面对的,也绝不仅仅只是物质短缺、资金困难。曾担任广东省委书记、广东省经济特区管理委员会主任兼深圳市委第一书记、市长的吴南生,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这样谈到:“如果说,我们过去办特区,是跟极左的思想斗,跟僵化的意识形态斗;现在随着改革的深入,各种利益博弈错综复杂,最大阻力就是利益集团。”这番话既指明了当初改革最艰难、最不易之处,也点明了当下改革的要害和方向。

      只有经济增量,不是改革的全部;只对一些鸡毛蒜皮的社会问题修修补补,不是改革的初衷;避重就轻,回避真问题,不是改革的态度;借改革之名践踏共同价值,走回头路,更不是改革的本色。改革走到今天,突破极左思想和僵化意识形态是前提,但揆诸当下,极左思想不能说已经没有市场了,僵化的意识形态也可能产生新的变种,既得利益集团为逐私利如蝇嗜血、似蚁争膻,试图将政治经济体制权贵化、定型化,政治体制改革等向前推进步履维艰。眼下,唯有直面这些根本问题,改革才能“归位”,改革才成其为改革。

      深圳是中国改革开放的试验田,是中国改革开放的符号。她已经或正在经历的,以及她将要展示的,都是中国改革的标志和样板。如何将改革推向纵深,深圳当有自己的回答。

      三十多年来,深圳在改革之路上矢志前行,取得了举世瞩目的经济成就,也沉淀下金子般宝贵的“十大观念”。但成就已归过去,如果没有更深入的改革,已经取得的成果还可能得而复失。“十大观念”是从深圳三十多年改革实践中萃取的精神财富,但这些源于历史的观念结晶既可以是自豪的依据、前行的指针,也可以是拷问现实的价值标尺。

      三十年前的深圳,人口不足3万,面积仅3平方公里,一幢五层楼房已算是鹤立鸡群的“摩天大厦”。众多“拓荒牛”义无反顾地来到深圳,是渴望舒展筋骨,渴望挣脱羁绊,渴望追寻精神的解放和自由。但时过境迁,许多人过上了好日子,手中有权了、有钱了,觉得改革没必要了,甚至为维护既得利益阻挠、延缓改革。

      此时,深圳各界和每一个深圳人都有必要自问:改革激情还在吗?“十大观念”为我们真心接纳了吗?改革还敢碰硬吗?我们的改革如何回应重大社会关切?当年“敢为天下先”和“杀出一条血路”的勇气与气魄如今还剩多少?

      如果说深圳是因改革开放而生,如果说改革开放才是深圳的身份证,那么今时今日,深圳的改革就须在“碰硬”和“增量”方面有所突破,继续向全国输出经验,贡献价值。

      “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改革不是请客吃饭,改革需要“杀出一条血路”的无畏无惧和浩然之气。前三十年间,我们因勇于变革、勇于创新开辟了一个崭新的时代;三十年后,历史将给予深圳怎样的评价,答案就掌握在我们每一个人手中。深圳若不继续改革,特区亦将不复存在。

作者:不详 来源:深圳晶报
  • 中小企业在线(www.sme-china.com) © 2024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 地址:香港九龙尖沙咀东部麼地道63号好时中心611室 电话:(+852)2635 2700 传真:(+852)2311 3351 邮箱:hksme@sme-china.com
  • Powered by laoy! V4.0.6